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什么意思

AI在线 · 2024-06-25 22:48 · 51浏览
慢性非萎缩性胃炎(Chronic Non-atrophic Gastritis,CNAG)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状态,这种病变主要影响胃黏膜的表层细胞,但不会导致胃黏膜的萎缩,其具体特点和病理机制如下: ### 背景 1. **慢性**:即病程较长,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,通常超过三个月。 2. **非萎缩性**:即胃黏膜没有发生明显的萎缩性改变,黏膜结构基本完好,没有显著的腺体减少。 ### 病理特征 1. **炎症细胞浸润**:主要为淋巴细胞、浆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。炎症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胃黏膜的上皮层和固有层。 2. **上皮再生增生**:由于炎症刺激,胃黏膜表层的上皮细胞常处于再生和增生状态。 3. **胃腺体正常**:在非萎缩性胃炎中,胃腺体的数量和结构一般保持正常,没有萎缩。 ### 常见症状 -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- 胃胀气 - 饭后饱胀感 - 恶心、呕吐 - 反酸、烧心 ### 诱因和危险因素 1. **幽门螺杆菌感染(Helicobacter pylori)**:这是最常见的病因,可引起慢性胃炎,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。 2. **药物**:如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和阿司匹林等,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胃黏膜。 3. **饮食因素**:包括过量饮酒、吸烟、辛辣刺激性食物等。 4. **应激**: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胃炎。 ### 诊断 - **内镜检查**: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胃黏膜的炎症情况,并进行活检以进行病理学检查。 - **组织病理学检查**: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炎症细胞类型和分布,排除其他类型的胃炎或胃病。 ### 治疗 1. **根除幽门螺杆菌**:如果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,通常建议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(PPI)组合进行根除治疗。 2. **药物治疗**:使用PPI、H2受体拮抗剂、抗酸剂等药物减轻症状和促进胃黏膜愈合。 3. **生活方式调整**:戒烟戒酒,避免刺激性食物,合理饮食,减少应激。 ### 预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总体预后较好,但如果长期不治疗,可能会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其他更严重的胃部疾病。因此,定期随访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。 总之,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相对较为温和的胃黏膜慢性炎症,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