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虎踞龙盘”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“虎踞”指像老虎蹲坐,“龙盘”指像龙盘曲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或战略地位,比如一些山川关隘或重要城池等。
例如:南京自古就有虎踞龙盘之称。
它最早出自晋代吴勃的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‘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’”
"虎踞龙盘"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如同猛虎蹲坐、巨龙盘旋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地理位置优越、地势险峻的地方,非常适合军事防御。
字面含义:"虎踞"指的是猛虎蹲坐的样子,"龙盘"指的是巨龙盘旋的样子。这两个形象都非常威猛,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。
地理特征:"虎踞龙盘"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的地方,如高山、峡谷、江河等。这些地方往往易守难攻,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。
军事意义:在古代战争中,地势险要的地方往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占据"虎踞龙盘"之地,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,保护自己的安全。
引申含义:除了地理和军事意义外,"虎踞龙盘"也被引申为比喻人或事物占据有利地位,具有强大的优势和竞争力。
历史典故:"虎踞龙盘"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时期,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提到"虎踞龙盘今胜昔",形容蜀国的地势险要,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。
文化象征:在中国文化中,虎和龙都是威猛、强大的象征。"虎踞龙盘"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英勇、追求卓越的精神。
现代应用:在现代,"虎踞龙盘"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地理位置优越、地势险要的地方,如城市、建筑、景观等。它也可以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占据有利地位,具有强大的优势和竞争力。
总的来说,"虎踞龙盘"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内涵丰富的成语,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念、军事思想和文化精神。在不同的语境中,这个成语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