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刺检查是什么意思

AI在线 · 2024-06-25 22:48 · 166浏览
穿刺检查是指通过使用细长的针插入体内组织或器官,从中提取样本以进行诊断或治疗的一种医学技术。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,特别是在确定病变性质、诊断感染、癌症、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具有重要价值。 具体来说,穿刺检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 1. **细针穿刺(Fine Needle Aspiration, FNA)**:使用细而长的针从肿块或病变组织中抽取细胞进行显微镜检查。此方法通常用于乳腺、甲状腺、淋巴结等部位的肿瘤筛查。 2. **粗针穿刺(Core Needle Biopsy, CNB)**:使用较粗的针从组织中取出柱状样本。这种方法较细针穿刺获取的组织量多,适用于需要更多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情况。 3. **骨髓穿刺**:通常从髂骨(髋骨)或者胸骨抽取骨髓,用于诊断血液疾病如白血病、贫血和骨髓瘤等。 4. **胸穿刺(Thoracentesis)**:使用针从胸腔中抽取积液,以检查液体的成分,帮助诊断肺部或胸腔疾病。 5. **腹穿刺(Paracentesis)**:通过针从腹腔中抽取液体,通常用于诊断和治疗腹水。 6. **脊髓穿刺(Lumbar Puncture, LP)**:从腰椎间隙处抽取脑脊液,常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、出血或其他疾病。 在进行穿刺检查之前,通常需要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、CT或MRI以确定穿刺的精确位置。这种方法通常相对安全且痛苦较小,但也可能有一些并发症,如出血、感染或邻近结构损伤。因此,穿刺检查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。 患者在接受穿刺检查后,往往需要休息并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,如异常出血、疼痛或感染。结果通常会在几天内获取,通过病理学、细胞学或生化分析,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,并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。